人文艺术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学生工作 | 抗联学院 | 招生就业 | 审核评估 
站内搜索:
 
  党建工作
 组织机构 
 学习园地 
 党日活动 
 示范支部 
 
  学习园地    
关于印发《辽宁科技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2-03-20 14:47  

 


关于印发《辽宁科技学院2022年党政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各单位:

现将《辽宁科技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辽宁科技学院委员会

                 2022年3月3

辽宁科技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设东北区域具有影响力、示范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体内容是:以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完善年、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深化年、服务振兴发展促进年、人力资源活力释放年、安师乐教幸福辽科提升年等五方面重点工作,着力开展机构调整优化、专技职务评聘、教师评价体系、薪酬绩效奖励、服务部门改革等五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争先创优,笃行不怠,奋发有为,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一、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载体,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总结和典型宣传,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严格落实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院(系)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实现“全年学习按计划、学习时间有保证、讨论发言做记录、学习交流见成果”。

2.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为核心,纵深推进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迎接省委新一轮巡视和基层党组织换届等工作。

3.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自我革命,增强斗争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巩固廉政风险点排查与防控工作成果。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强化教育警示作用,完善教育平台,推动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一批政治过硬、历练扎实、敢于斗争、勤勉尽责、埋头苦干的干部。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把关,完成中层领导干部期满重新聘任工作。积极构建选、育、管、用“四位一体”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干部评价机制,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完成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5.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深化党建“双创”工作,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做好首批校级项目验收工作。持续推进头雁领航工程,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落实学校重点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6.切实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做好志智双扶工作。加强乡村振兴建设,将校地企业合作项目向深推进。做好日常管理、服务保障和宣传工作。

7.加强统战群团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持鼓励民主党派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凝聚政治共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围绕建团100周年主题,开展“民族脊梁3.0”展演活动,强化以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为工作途径,有效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

8.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切实加强宗教工作,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师生生命健康。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健全和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强化保密宣传教育,持续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设定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开展实验室安全人员培训、常规检查、应急演练等工作。按照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要求,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技防设施。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加大对学校食堂、洪芳园、学府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对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全员考核奖惩。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9.深化机构调整优化改革。以省编办岗位编制核查工作为契机,以岗位编制核查工作为抓手,通过“定岗定编定职责”,优化各单位、部门岗位设置和编制配备,制定《辽宁科技学院岗位与机构编制改革方案》,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学校各项改革发展工作提供动力,释放活力,提高工作效能。

10.深化专技职务评聘改革。不断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和量化评价办法,重视教育教学,关注社会服务,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深化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坚决推进“破五唯”,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评价导向。建立涵盖招生质量、专业合格评估和综合评价、教学督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评价以及社会服务成果等全链条的评估评价体系。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学准入制度。

12.深化薪酬绩效奖励制度改革。完善和深化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突出院(系)级单位办学主体地位,健全校院两级绩效分类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各类考核评价办法要突出绩效管理,实现奖惩结合、结果反馈、持续改进的激励导向。

13.深化后勤等服务部门改革。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后勤所属产业和企业实行目标管理,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实行临时用工劳务派遣制,确保有关单位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

三、以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完善年”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14.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施工程。突出“东北抗联精神育人”办学特色,切实做好“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主轴、六融合、十场景”多方联动融通的三全育人机制。打造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

15.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抗联精神、抗联基地、抗联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辽宁省具有特色的“红色马院”“数字马院”“标准化马院”。推进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改革创优计划实施,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一流金课。推进“春雨计划”“行走思政”和红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的“双转化”。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工作,培育“新时代”思政实践教学创新课。以高质量示范课为抓手,助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年内引进博士1人,硕士7人。

1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体育课俱乐部制改革,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的学业审核制度;深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改革模式;建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机制,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打造精品体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开齐开足上好公共艺术课程。将劳动教育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7.加强学生服务与管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服务贴心的育人环境。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资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提升资助育人效果。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活动,深化安全法治教育,提升防范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线上家访活动,加强易班工作站建设。继续做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广泛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量化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型发展。

18.持续加强招生与就业工作。遵循“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强化专业招生预警与动态调整,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争取实现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形成一体两翼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突出二级学院在招生宣传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工程,严格遵守招生录取工作流程,保持新生录取率和报到率稳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优质就业基地建设。发挥校园招聘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招聘活动。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省内位列前茅,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对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一生一策”专项帮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百分百就业。建立健全校友会组织机构,促进各地校友会组建,做好校友基金会、校友会注册筹备工作。

四、以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深化年”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9.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在教学成果凝练、教学研究、教改立项、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双一流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上持续发力。评选校教学名师10名,校课堂教学质量奖1015名,校教改立项、教材立项40项,校教学研究规划课题20项,校课程思政立项50门。获批省教学成果奖7项,并争取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突破,获批省一流专业4个,省一流课程2530门,省教学平台12个,申报省现代产业学院12个,获批省教育规划课题10项。积极做好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和工程专业认证复评准备工作,争取12个新专业通过认证。继续加强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20.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对接辽宁产业调整“三篇大文章”,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提升专业质量。改造升级“老字号”,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升级改造为新能源汽车,采矿工程专业升级为智能采矿工程,争取年内招生;培育壮大“新字号”,持续做好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的师资培训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深度开发“原字号”,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切入点改造传统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做好专业的“调、停、转、增”,增设数字经济专业,调优专业结构布局。优化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继续做好辅修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推进省校际合作“本科联合培养、教师互聘”项目实施。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试点专业遴选工作。做好2022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审工作。适时启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

21.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结合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数字教育发展趋势,围绕“信息、智能、绿色”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持续性。加强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的监督检查,全面推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课程。继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在“爱国主义教育节点日”实施全校共上一堂课。开展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培养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一院一课”,即每个院系至少建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统筹推进高水平教材建设。继续组织开展高水平教材立项评选工作。持续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做好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的培训和使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成立公共教研管理中心,做好公共课的教学运行工作。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继续开展查重、抽检工作,严把毕业出口关。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做好2022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的实施工作。培育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继续推进“1+X”试点专业建设,推进“书证融通”工作,促进“三教”改革。支持试点专业开展考核站点建设,争取高职专业完成证书考核23个,本科专业完成证书考核78个。推进“华为ICT”产业学院建设。继续推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培育建设,争取获批一批省级特定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凝练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以办好第八届“互联网+”大赛为抓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培养体系,培养更多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力争提升竞赛获奖数量,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持续推动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青春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学分认证体系建设,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继续实施创新创业师资“卓越能力提升计划”,系统化提升双创导师队伍水平。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流课程”团队,推进“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争取获批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

24.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继续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实现与2个以上的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搭建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平台。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工作。多渠道开展留学生招生工作,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对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语言培训30人次以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五、以开展“服务振兴发展促进年”为契机,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5.科学布局学科建设工作。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申办指南为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凝练学科特色,制定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战略规划。完善科研扶持政策,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先锋科研团队建设。推进学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发挥平台引领作用,遴选校内重点实验室34个,做好省级实验室培育,争取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12个。

26.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加强智库建设,积极开展高水平决策咨询研究。完善高价值科研成果培育管理制度。依托本溪、锦州校地合作资源,积极争取纵向地方科研资金。加强国家基金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国家青年基金项目申报培育、指导、辅导工作,争取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以上,获批国家级计划项目35项,省部级计划项目10项,获省级奖励23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3个,年度科研经费到款达到1500万元;授权知识产权190项(发明专利20项);科研总经费达到3500万元。

27.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利用东北大市场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努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组织好各级各类成果奖励和发明专利的申报。专利转化金额超过200万元;成果转化项目达到40项以上。

28.推进校政、校企全面合作。继续推进与地方市政府的全面战略合作,特别是与锦州市、本溪市科技局的对接,将学校科技服务地方工作融入到地方发展规划工作中。持续深化与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导成立的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加强科技服务和项目对接。打造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一条龙服务体系。力争2022年与12个地市级政府达成科技工作战略协议,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2次。以科技服务专家团形式,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派驻活动,派驻30名以上博士到本溪市企业挂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制定全面促进社会服务有关政策办法,引导教师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29.提升学报质量、扩大学报影响力。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突出主流学术理论阵地的作用。积极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报内容及编校质量,严控差错率在万分之二以下。完善学报相关规章制度,修订学报管理办法,发挥好服务本校和地方的聚焦作用,持续扩大学报影响力。

30.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持续提高继续教育各项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完成年度目标管理任务。扩大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合理规划省内、外招生布局,增设省外函授站2个。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对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项目,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六、以开展“人力资源活力释放年”为关键,加强人才引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3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32.实施人才兴校推进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深化拓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坚持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制定党管人才有关办法,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和管理工作。引进培养博士20名,招聘急缺岗位教师和管理人员40名以上。

33.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与组织、教学研究与改革、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为重点,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完善校领导、中层干部、专家、校督导组、同行听课标准,推动课堂与评价方式变革,改进课堂教学与效果评价。继续开展“辽宁科技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新入职教职工培训、中青年教师下厂实践工作。进一步做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工作。

七、以开展“安师乐教幸福辽科提升年”为宗旨,强化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4.开展服务师生民心工程。续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年内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10件以上。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加强人文关怀,持续做好通勤、用餐、服务、体检、就医及托幼等福利工作,提升师生幸福感、满意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探索适合我校财务管理的治理体系,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打造幸福辽科。健全特困教职工情况档案,做好扶困解难工作。继续做好教工住宅产权证办理工作。做好离退休同志服务工作,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及时回应师生诉求。

35.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建设标准统一,共享互通的数据资源库,完善“大平台、轻应用、微服务”的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稳步推进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资产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36.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数字化综合实训基地和学生公寓建设,做好贷款审批等有关工作。利用中央地方共建资金,加大对设备紧缺专业实验室投入力度,开展后山实习基地改造和环境治理工作。加大教学基本设施、基本条件的投入,更换投影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确保体育设施、图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达到审核评估要求。进一步完善研招考先锋点配套设施建设。启动300平米快递超市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学术报告厅、国际交流中心等装修工程。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释放学校档案存史、鉴今、育人的作用。加强图书馆结构功能建设调整,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能力。以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为契机,开展节能设施试点改造,切实做好我校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打造校园亮点。

 

附件:辽宁科技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重点任务一览表

 

 

 

 

 

 

 

 

 

 

 

 

 

 

 

 

中共辽宁科技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3月11印发


附件:

辽宁科技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重点任务一览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牵头责任部门(单位)

协作部门(单位)

一、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

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载体,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总结和典型宣传,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4)严格落实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院(系)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实现“全年学习按计划、学习时间有保证、讨论发言做记录、学习交流见成果”。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以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为核心,纵深推进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做好迎接省委新一轮巡视和基层党组织换届等工作。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自我革命,增强斗争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

党委组织部、综合监察室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

党委组织部、综合监察室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巩固廉政风险点排查与防控工作成果。

综合监察室、审查调查室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4)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审计处

审计处

5)加强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强化教育警示作用,完善教育平台,推动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综合监察室、审查调查室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6)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综合监察室、审查调查室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一批政治过硬、历练扎实、敢于斗争、勤勉尽责、埋头苦干的干部。

党委组织部

党委组织部

2)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

党委组织部

党委组织部

3)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把关,完成中层领导干部期满重新聘任工作。

党委组织部

党委组织部

4)积极构建选、育、管、用“四位一体”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体系。

党委组织部

党委组织部

5)健全完善干部评价机制,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完成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党委组织部

审计处

5.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1)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深化党建“双创”工作,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加强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做好首批校级项目验收工作。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4)持续推进头雁领航工程,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落实学校重点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6.切实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

1)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做好志智双扶工作。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加强乡村振兴建设,将校地企业合作项目向深推进。

党委组织部、科技处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做好日常管理、服务保障和宣传工作。

党委组织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7.加强统战群团工作。

1)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持鼓励民主党派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凝聚政治共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党委统战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围绕建团100周年主题,开展“民族脊梁3.0”展演活动,强化以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为工作途径,有效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

团委、人艺学院

各教学单位

8.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切实加强宗教工作,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

党委宣传部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4)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部门、各单位

5)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健全和完善预警、应急机制。

党政办公室

各部门、各单位

6)强化保密宣传教育,持续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党政办公室

各部门、各单位

7)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设定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开展实验室安全人员培训、常规检查、应急演练等工作。

教务处

基建与资产管理处、各教学单位

8)按照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要求,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

保卫处

各部门、各单位

9)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技防设施。

保卫处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10)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加大对学校食堂、洪芳园、学府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后勤管理处

后勤管理处

11)设立专项经费对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全员考核奖惩。

党政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人事处、保卫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9.深化机构调整优化改革。

以省编办岗位编制核查工作为契机,以岗位编制核查工作为抓手,通过“定岗定编定职责”,优化各单位、部门岗位设置和编制配备,制定《辽宁科技学院岗位与机构编制改革方案》,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学校各项改革发展工作提供动力,释放活力,提高工作效能。

人事处

人事处

10.深化专技职务评聘改革。

不断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和量化评价办法,重视教育教学,关注社会服务,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人事处

教务处、科技处、创新创业学院、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11.深化教师评价体系改革。

1)坚决推进“破五唯”,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评价导向。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

2)建立涵盖招生质量、专业合格评估和综合评价、教学督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评价以及社会服务成果等全链条的评估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处、各教学单位

3)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学准入制度。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12.深化薪酬绩效奖励制度改革。

1)完善和深化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突出院(系)级单位办学主体地位,健全校院两级绩效分类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党委组织部、发展规划与考核管理办公室

各部门、各单位

2)各类考核评价办法要突出绩效管理,实现奖惩结合、结果反馈、持续改进的激励导向。

党委组织部、发展规划与考核管理办公室

各部门、各单位

13.深化后勤等服务部门改革。

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后勤所属产业和企业实行目标管理,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实行临时用工劳务派遣制,确保有关单位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

后勤管理处、人事处

财务处

三、以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完善年”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14.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施工程。

1)制定“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完善年”实施方案。

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2)突出“东北抗联精神育人”办学特色,切实做好“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主轴、六融合、十场景”多方联动融通的三全育人机制。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各部门、各单位

3)打造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

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各部门、各单位

15.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以抗联精神、抗联基地、抗联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辽宁省具有特色的“红色马院”“数字马院”“标准化马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3)推进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改革创优计划实施,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一流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4)推进“春雨计划”“行走思政”和红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的“双转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5)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工作,培育“新时代”思政实践教学创新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6)以高质量示范课为抓手,助推课程思政建设。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教学单位

7)推进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年内引进博士1人,硕士7人。

人事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1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深化体育课俱乐部制改革,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的学业审核制度;深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改革模式;建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机制,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打造精品体育课程。

教务处、体育部

各教学单位

2)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开齐开足上好公共艺术课程。

教务处、人文艺术学院

各教学单位

3)将劳动教育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教务处、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17.加强学生服务与管理。

1)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服务贴心的育人环境。

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2)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资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3)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活动,深化安全法治教育,提升防范意识和能力。

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4)深入开展线上家访活动,加强易班工作站建设。

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5)继续做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广泛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团委、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6)进一步完善量化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型发展。

学生工作处

各教学单位

18.持续加强招生与就业工作。

1)遵循“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强化专业招生预警与动态调整,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争取实现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2)形成一体两翼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突出二级学院在招生宣传中的主体作用。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3)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工程,严格遵守招生录取工作流程,保持新生录取率和报到率稳定。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4)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优质就业基地建设。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5)发挥校园招聘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招聘活动。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6)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省内位列前茅,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7)对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一生一策”专项帮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百分百就业。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8)建立健全校友会组织机构,促进各地校友会组建,做好校友基金会、校友会注册筹备工作。

招生与就业处

各教学单位

四、以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深化年”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9.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制定“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深化年”实施方案。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重点在教学成果凝练、教学研究、教改立项、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双一流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上持续发力。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3)评选校教学名师10名,校课堂教学质量奖1015名,校教改立项、教材立项40项,校教学研究规划课题20项,校课程思政立项50门。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4)获批省教学成果奖7项,并争取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突破,获批省一流专业4个,省一流课程2530门,省教学平台12个,申报省现代产业学院12个,获批省教育规划课题10项。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5)积极做好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和工程专业认证复评准备工作,争取12个新专业通过认证。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6)继续加强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0.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1)对接辽宁产业调整“三篇大文章”,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提升专业质量。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改造升级“老字号”,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升级改造为新能源汽车,采矿工程专业升级为智能采矿工程,争取年内招生;培育壮大“新字号”,持续做好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的师资培训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深度开发“原字号”,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切入点改造传统专业。

教务处

招生与就业处、各教学单位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做好专业的“调、停、转、增”,增设数字经济专业,调优专业结构布局。

教务处

招生与就业处、各教学单位

4)优化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5)继续做好辅修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6)推进省校际合作“本科联合培养、教师互聘”项目实施。

教务处

人事处、各教学单位

7)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试点专业遴选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8)做好2022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审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9)适时启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1.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1)结合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数字教育发展趋势,围绕“信息、智能、绿色”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持续性。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加强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的监督检查,全面推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课程。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3)继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4)在“爱国主义教育节点日”实施全校共上一堂课。开展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培养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5)实现“一院一课”,即每个院系至少建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6)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7)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统筹推进高水平教材建设。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8)继续组织开展高水平教材立项评选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9)持续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10)做好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的培训和使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教务处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11)成立公共教研管理中心,做好公共课的教学运行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继续开展查重、抽检工作,严把毕业出口关。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3)做好2022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的实施工作。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4)培育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5)继续推进“1+X”试点专业建设,推进“书证融通”工作,促进“三教”改革。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6)支持试点专业开展考核站点建设,争取高职专业完成证书考核23个,本科专业完成证书考核78个。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7)推进“华为ICT”产业学院建设。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8)继续推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培育建设,争取获批一批省级特定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2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建设。

1)进一步凝练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以办好第八届“互联网+”大赛为抓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培养体系,培养更多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力争提升竞赛获奖数量,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创新创业学院

各教学单位

2)持续推动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青春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创新创业学院

各教学单位

3)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学分认证体系建设,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

创新创业学院

各教学单位

4)继续实施创新创业师资“卓越能力提升计划”,系统化提升双创导师队伍水平。

创新创业学院

各教学单位

5)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流课程”团队,推进“专创融合”课程建设。

创新创业学院

各教学单位

6)完善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争取获批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

创新创业学院

各教学单位

24.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1)继续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实现与2个以上的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搭建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平台。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2)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工作。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3)多渠道开展留学生招生工作,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4)对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语言培训30人次以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合作发展与国际教育办公室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五、以开展“服务振兴发展促进年”为契机,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5.科学布局学科建设工作

1)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申办指南为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凝练学科特色,制定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战略规划。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完善科研扶持政策,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先锋科研团队建设。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3)推进学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发挥平台引领作用,遴选校内重点实验室34个,做好省级实验室培育,争取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12个。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6.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1)加强智库建设,积极开展高水平决策咨询研究。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完善高价值科研成果培育管理制度。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3)依托本溪、锦州校地合作资源,积极争取纵向地方科研资金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4)加强国家基金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国家青年基金项目申报培育、指导、辅导工作,争取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以上,获批国家级计划项目35项,省部级计划项目10项,获省级奖励23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3个,年度科研经费到款达到1500万元;授权知识产权190项(发明专利20项);科研总经费达到3500万元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7.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1)利用东北大市场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努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组织好各级各类成果奖励和发明专利的申报。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3)专利转化金额超过200万元;成果转化项目达到40项以上。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8.推进校政、校企全面合作

1)制定“服务振兴发展促进年”实施方案。

科技处

科技处

2)继续推进与地方市政府的全面战略合作,特别是与锦州市、本溪市科技局的对接,将学校科技服务地方工作融入到地方发展规划工作中。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3)持续深化与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导成立的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加强科技服务和项目对接。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4)打造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一条龙服务体系。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5)力争2022年与12个地市级政府达成科技工作战略协议,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2次。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6)以科技服务专家团形式,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派驻活动,派驻30名以上博士到本溪市企业挂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7)制定全面促进社会服务有关政策办法,引导教师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处

各教学单位

29.提升学报质量、扩大学报影响力

1)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突出主流学术理论阵地的作用。

科技处

科技处

2)积极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报内容及编校质量,严控差错率在万分之二以下。

科技处

科技处

3)完善学报相关规章制度,修订学报管理办法,发挥好服务本校和地方的聚焦作用,持续扩大学报影响力。

科技处

科技处

30.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持续提高继续教育各项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完成年度目标管理任务。

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2)扩大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合理规划省内、外招生布局,增设省外函授站2个。

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3)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对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项目,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4)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六、以开展“人力资源活力释放年”为关键,加强人才引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3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人事处

人事处

2)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人事处

人事处

3)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人事处

人事处

32.实施人才兴校推进工程

1)制定“人力资源活力释放年”实施方案。

人事处

人事处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深化拓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坚持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制定党管人才有关办法,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和管理工作。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部门、各单位

3)引进培养博士20名,招聘急缺岗位教师和管理人员40名以上。

人事处

人事处

33.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1)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与组织、教学研究与改革、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为重点,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2)完善校领导、中层干部、专家、校督导组、同行听课标准,推动课堂与评价方式变革,改进课堂教学与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3)继续开展“辽宁科技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选工作。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各教学单位

4)继续做好新入职教职工培训、中青年教师下厂实践工作。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各教学单位

5)进一步做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工作。

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

各教学单位

七、以开展“安师乐教幸福辽科提升年”为宗旨,强化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4.开展服务师生民心工程

1)制定“安师乐教幸福辽科提升年”实施方案。

党政办公室

党政办公室

2)续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年内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10件以上。

党政办公室

各部门、各单位

3)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加强人文关怀,持续做好通勤、用餐、服务、体检、就医及托幼等福利工作,提升师生幸福感、满意度。

后勤管理处、工会

各部门、各单位

4)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

工会

各部门、各单位

5)不断探索适合我校财务管理的治理体系,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打造幸福辽科。

财务处

各部门、各单位

6)健全特困教职工情况档案,做好扶困解难工作。

工会

各部门、各单位

7)继续做好教工住宅产权证办理工作。

工会

各部门、各单位

8)做好离退休同志服务工作,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离退休工作处

各部门、各单位

8)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及时回应师生诉求。

党政办公室

35.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程

1)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各部门、各单位

2)建设标准统一,共享互通的数据资源库,完善“大平台、轻应用、微服务”的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稳步推进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资产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基建与资产管理处

各部门、各单位

36.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1)启动数字化综合实训基地和学生公寓建设,做好贷款审批等有关工作。

基建与资产管理处、财务处

基建与资产管理处、财务处

2)利用中央地方共建资金,加大对设备紧缺专业实验室投入力度,开展后山实习基地改造和环境治理工作。

教务处

财务处

3)加大教学基本设施、基本条件的投入,更换投影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确保体育设施、图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达到审核评估要求。

教务处

各部门、各单位

4)进一步完善研招考先锋点配套设施建设。

教务处

财务处

5)启动300平米快递超市建设并投入使用。

基建与资产管理处

后勤管理处

6)完成学术报告厅、国际交流中心等装修工程。

基建与资产管理处

基建与资产管理处

7)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释放学校档案存史、鉴今、育人的作用。

档案馆

档案馆

8)加强图书馆结构功能建设调整,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能力。

图书馆

图书馆

9)以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为契机,开展节能设施试点改造,切实做好我校节能减排工作。

后勤管理处

各部门、各单位

10)加强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打造校园亮点。

后勤管理处

各部门、各单位

 

关闭窗口

人文艺术学院 Copyright 2011-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邮编:117004